食器(杯、碗、盤等)、花瓶、香皿、擺飾品、
別針、日本茶道具(抹茶碗、茶入、振出等)。
Sally Ceramics 是Sally在日本製作的陶瓷器。製陶的契機始於日本茶道。
因為習茶,接觸到許多茶道具,並經常到美術館參觀,因此對陶藝產生濃厚興趣,
便申請進入橫浜的陶藝學院開始學習陶的歷史、文化、以及製作方式與技法。
茶道是生活的藝術與哲學,除了茶道具之外,食器、花器、及各種居家裝飾品,
都是提昇美感與生活品質的重要元素。北大路魯山人曾言,食器是料理的衣服,
因為喜愛烹飪和擺盤,在製作食器時也會考慮和想像適合擺放何種食物。
對自己創作的陶瓷器,希望能讓觀者或使用者感到愉悅與寧靜。
除了自己創作的陶瓷器外,希望將來也有機會介紹日本優秀的陶藝家到台灣展覽販售優質的陶藝作品。
1.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品牌。
寧靜、簡潔、柔和。
2. 想在島作與大家傳遞分享的訊息?
這是我第一次回到台灣展出,希望透過島作陶作集,能和台灣的陶藝家們分享交流,
比較台日在做陶方式與陶藝展覽的異同。當然也希望大家喜歡我帶回來的作品!
3. 請回想,在學習/創造路上,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歷。這個經歷帶給你什麼影響或改變了什麼?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在陶藝學校時「造型」和「大物」的課程,
需要由「美」這個形容詞衍伸出想做的非實用性陶器,
大小需要有一邊(橫向或直向)至少60公分。
製作過程與轉轤拉胚截然不同,除了黏土很重(大約15公斤),
翻面時非常困難,還需注意土質的保濕,防止龜裂崩塌等等,
而且製作時程很長,無法預知何時可以完成。
素燒後的上釉和本燒又是不同的難題。
從試做模型到作品完成,中間歷經的孤獨、茫然、挫折和撞牆期,
著實苦不堪言,但作品完成後的成就感,與過程中學習到的技法,
卻是最甜美的果實,並且很幸運地入選了神奈川美術展。
回頭看,若不是當時的堅持,就不會有後來衍伸出來的「山法師」系列作品,
而且也改變了學陶初期只想做茶道具和食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