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生活器皿。
每一件創作的器物,蘊藏著對自然的嚮往、生活的擁抱;
讓飲食,能成為你日常裡重要的小事。
創作的靈感來自對於生活細節的觀察,由於自己喜愛做菜,
能和料理對味的器皿就成了創作的主要方向。
喜愛日常散步,在途中收集了森林間的光影交替、住家片隅的四季更迭、
鍾愛的花草或是驚喜來訪的飛鳥……,
這些微小卻又溫暖的生活細節,透過陶土和釉藥,編織成陪伴生活的器物。
希望藉由料理和器皿的搭配(視覺)、
器物捧在手心的直接感受(觸覺)和品嚐食物過程中的感官轉換,
讓用餐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趣味。讓「好好吃飯」,成為無論小孩或是大人都期待的日常享受。
1.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品牌。
療癒的、溫暖的、自然真摯的。
2. 想在島作與大家傳遞分享的訊息?
可以把美好的一切,轉化成作品的靈光,透過土去呈現更多不同器皿的樣貌,
是身為創作者的幸福,期待在島作遇見許多有趣的緣份,也希望這些作品能走入你的生活之中。
3. 請回想,在學習/創造路上,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歷。這個經歷帶給你什麼影響或改變了什麼?
約莫十年前開始,在工作餘暇開始接觸陶藝,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原來還不錯的工作,
走出過往舒適圈,把興趣重新鑽研到得以登台亮相,也不知道前方有著怎樣的難題等著。
一路沒有間斷地摸索學習,並開始跑市集銷售自己作品的第二人生,在懵懂和各種撞牆中成長。
在緩慢前進中,逐漸在市集裡收到客人們各的心得回饋、作品進入他人生命裡被愛用的愉悅感。
藉由市集遊牧有了和米力相遇的緣份,在品牌成立的第三年時獲得在「溫事」舉辦首次個展的邀請機會,
是顆超越自我設定的人生彩蛋。雖然展覽前經歷了疫情期間的收入銳減、三級警戒等等的考驗,
終究順利開展了;經由這回首次個展的挑戰,除了滿滿的感謝之外,讓我找到可以繼續下去的動力,
也更堅信做陶真的是一輩子想要鑽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