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花蓮,與鳥兒一起自產自耕的布農族農產品。
耕鳥共食~把這裡的生活,編織出來。
在花蓮南邊古風村,這裡有耕作與藝術、農夫與鳥兒、
環境與生活、傳統文化與教育。
創作與耕作是一樣的,鳥兒與農夫是一起在此工作的,
環境與生活是不可分的,布農文化也是每日進行中的世代教育。
這裡生產品質很好的苦茶油。嚐得到油脂木質的芬香、草地氣息,
是整個古風村環境與生命的氣息。
1.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品牌 。
山林間、樸素手感、自然的。
2. 想透過這次的島作與大家傳遞分享的訊息。
讓土地呼呼、讓大家吃安心。
種植小果油茶、保存布農小米雜糧與纖維材料。
部落內老欉苦茶是兩代族人辛苦照顧的成果,
讓部落茶油再現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
族人享用自產優質健康好油,共享共榮推廣出去是我們的心願。
3. 一本對你有特別意義的書。 何種意義? 為何具有特別意義?
《田裡的寶物-達海與有機的相遇》
這是一本2022年10月出版的繪本,描寫剛搬來花蓮卓溪南安的達海小朋友,
和小女孩吵架後,意外探索了隔壁迪娜(布農媽媽的稱呼)的有機田,
照顧受傷的柴棺龜、吃了迪娜滿滿的豆豆飯,忘了吵架,開始尋找田間的寶物—–
這個小男孩很像我,就像我剛從都市搬回卓溪一年多的樣子,
還在適應環境有諸多的情緒,
就連和繪本作者蕭淳恩第一次見面是在台北的新書發表會,
爾後加入南安豆豆班才發現作者和慈心基金會的夥伴們,
深耕在南安與保種的迪娜們相處已經十多年了。
書中首頁 「這裡—–感覺什麼都沒有」 「哪是啊!你沒看到嗎?」
當我有機會踏入書中迪娜們各自的小菜園或田地時,才發現不是什麼都沒有,
而是什麼都有,不論保種的傳統作物小米、豆豆、旱稻,
或是季節蔬菜、纖維作物,地上長的、架上爬的、樣樣都有,
如豆豆、香蕉都像收藏品一樣隨便一指都有五種以上,
原來我夢想的菜園就在這裡,而和她們一起彎腰拔草勞動時,
才有機會知道布農人種植的智慧和價值觀。
經過一年的時間,我跟達海一樣看著南安的山、部落的風景,
開始停下腳步、眼睛變亮,覺得美麗的風景就在眼前,
自己的身體開始可以勞動,耕耘一片小菜園,彷若終於接了地氣,
而我們家的農場也受到長輩們豆豆、小米的贈與開始了傳統作物的復耕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