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 生活器

工藝

先於視覺、語言的,來自生命、生活的訊號。

1981年生。
從美術系及藝術評論研究所畢業後在藝術出版社工作。
期間接觸了藝術產業中不同面向的參與者以及藝術市場在全球資本運作的幕後,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遂於2015年轉向「把更多人用得到的東西做好」的工藝領域,並自學陶器製作。
2017年成立「直覺 生活器」工作室,
持續探索時代美學、生活所需與社會價值流變等多維關係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直覺」為名,
是想保持那種前數位時代的溝通方式:
在想喝杯茶的時候會知道、在拿起杯子的時候能感覺到,那些先於視覺、語言的,來自生命、生活的訊號。


1.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品牌 。

接續的、延續的、持續的。

2. 想透過這次的島作與大家傳遞分享的訊息

我們每天被大量訊息所淹沒,要立即回覆的、能擱一會的、已讀不回的、根本不想讀的……
我就別再傳遞什麼陌生訊息了。

你來,我們就能觸碰到訊息之外的所有氣息。

3. 一本對你有特別意義的書。 何種意義? 為何具有特別意義?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會想到這本書絕對不會是有什麼意義,單純是最近看到村上春樹又陪榜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腦中出現的美好的書名。

我不喝酒,手邊也沒有這本書。與這書的緣份莫約在十多年前,那個自家烘焙、單品咖啡還沒有興盛的時期,那時當兵休假的我時常會到一家開到深夜的咖啡店裡,點一杯拿鐵或者卡布,然後陷在二樓玻璃牆邊那張很低、很深的搖椅裡昏昏沉沉,當時手上抓的,經常就是這本《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記不得多少個軍旅假期的夜晚、多少杯帶鹹味的兌奶咖啡,不知不覺間那書就讀完了。如今內容幾乎記不得了,只剩下印象中疲憊的身體、深焙咖啡的油脂、麻布椅墊的觸感、路燈下行道樹的陰影,以及村上老兄字裡行間那股從遙遠大地傳來的馥郁和冷空氣……

如果我做的東西也能讓人有這般那般印象,那該是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