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陶碗、陶杯、盤子、花器。
「土」的性質,本身就具有承載記憶的特質,每一個當下的手感和思緒都會留下印記在陶土上。
所有的變化,都會因自己感受到的過程而形塑出不同的姿態。
「冶」是一個醞釀的過程,不急不徐地從生活經驗中淬鍊成形。
透過土這材質,將冶煉出來的內涵,成「器」,讓其他人可以透過視覺、觸摸與使用去感受,
一個作者運用雙手所創造出來的氣「質」。
藉由土的冶煉,成器,讓他人能直接感受到自己每個人生的階段,所醞釀出來的氣與質。
1.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品牌。
樸拙、甦醒、潛移默化。
2. 想在島作與大家傳遞分享的訊息?
我在海邊種樹的經驗,在大太陽下的沙灘,是一片白色。
陽光下的白色沙灘,留給自己在種防風林步行時與大地的互動,
所以我相信沙灘和土一樣是有記憶性的。
我的作品以手捏痕跡、大量白色系和長石釉為主,留白作品也會因爲收藏者的使用習慣,
藴育出屬於收藏者痕跡,從而產生另一種觀賞性。
3. 請回想,在學習/創造路上,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歷。這個經歷帶給你什麼影響或改變了什麼?
2022年第一次參加台北華山島作,突破以往窩在自己工作室獨自做陶的個性。
認識美雲老師的後的啟發較多,大多來自於他大方不藏私的原因,
記得她寄了三本書和一箱美國土和不間斷的在訊息中傳遞資訊給我。
島作後多了勇氣,受椛杍工坊邀請展在京都吳書原町屋策的展覽,
隨行到兵庫縣風力機動裝置藝術家松本薰工作室拜訪、參訪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工作坊、
宇治織品藝術家山中彩的居所家宴,在京都那一個月生活感受到日本創作者好好生活的節奏。
回台後重新調整生活習慣,比較多的是打掃整理工作室,
讓家多了溫暖的生活感,環境舒服後才儀式性開始的菊花練。
我想自己最重要的是應該學會如何生活,才會做出更接近心中做的生活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