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作是個適合孩子第一手接觸創作者的入門選擇
「如果要帶四歲以下孩童去島作,誠摯建議找個好隊友買雙人票,讓自己能有空出雙手,好好感受工藝創作帶來的手感;或是三日聯票有彈性的時間可以多去幾趟,讓一年一度的島作保留屬於自己的時光。」方物研創策展人方敘潔幽幽地表示,其實去年(2024)早已買好票,做足準備一家四口的登島,不料當日兒子發高燒進了急診,只能留下遺憾缺席第三回陶作集。
敘潔的雙胞胎在還小的時候就經常是展覽的常客,許多展覽、藝術節、博覽會及市集活動都有他們小小的身影。「別低估孩子的吸收能力!」敘潔提到帶小小孩看展,會需要更多的引導與對話誘發他們的興趣與專注力,這對於大人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與發現,先問問孩子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什麼,「他們的視角和觀察的細節常常出乎大人意料的有趣」。
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和創作者說說話,從小培育第一手接觸創作者的機會,對於孩童的創造力與世界觀都會有很好的影響。敘潔說,「我覺得島作是非常好的入門,不僅一次搜羅許多材質與工藝種類的創作,因為貼近生活,對孩子來說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島作要求創作者三日都要在場的設定,讓觀眾一定能遇到創作者本人,都是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最後,在預算允許的狀態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挑選一個自用的物件買回家!」在觀賞、觸摸與對話之後,讓孩子有意識地選品,會更加珍惜使用專屬自己的器具。這不單純是一次購物或一場展覽,而會是從接觸認識美好的日常器物,增長更多的生活體驗,對於美感與物品使用都會有非常明顯的成長。
讓家中充滿著不同材質的生活器物是重要的,那會是讓孩子開啟對世界保持好奇心的一種介質。敘潔的雙寶大約2歲過後就各自擁有143玻璃杯作為水杯使用,在看顧下也很樂意讓孩子捧著陶製水果盤幫忙上桌,「身份轉變之後,一些過於纖細易損壞的器皿自然就不適宜出現在家中。但你其實不需要將所有生活物件都變成兒童取向,要相信孩子是會有能力可以好好使用的。」敘潔說。
以前是兩人世界到處看展、討論觀點;現在是全家出動,有時還得趁孩子車上午睡30分鐘的時間,輪流效率看展,再互相分享看到的內容。但這些都是豐富了無論是敘潔在觀展或是策展的經驗價值,你無需因身份改變而拋棄自己過去的喜好,就像我們經常在島作看見創作者因懷孕生產有了新的創作,用專屬自己的方式,迎接擁抱生命裡最美好的創作。

1 / 方敘潔現為獨立策展人、方物研創創意總監;曾任設計媒體主編,榮獲2022年金鼎獎主編獎。最新以淨零減碳為題的《永續的零》與青年工藝展《造物星圖》皆正展出中。 曾擔綱島作陶作集評審,以「『島作』是台灣島的工藝創作」為核心,透過徵選作品探索台灣生活工藝的脈絡與樣貌。

2 / 2022年第二回陶作集購入「幻土社」的作品,人明明已經在趕往下一個採訪現場路上,卻對這個盤子念念不忘,緊急電話連線、線上匯款購入。敘潔說,他的表現技法在台灣較少見,厚實的份量在有孩子的日常中也很實用,現在仍是餐桌上常見的單品。

3 / 敘潔在2022年擔任第二回陶作集的評審,萬中選一確實不容易,作品要具備實用性、符合作者本身的創作脈絡,避免過於常見的潮流風格。當時敘潔以「台灣這個島所創作出的工藝」為核心,選了幾位本土創作者,並且具備實驗精神的作品,與孩子共創的「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就是其中一個她印象深刻的徵選品牌。

4 / 敘潔自己策展也深知每件作品都是創作者的小孩,所以來到比較纖細需要注意安全性的展場時,還是會推著娃娃車走,並且特別選在孩子睡飽精神好的狀態下,對大人跟小孩都能有比較好的觀展體驗。
══════════
| 交織之間 |
𝟤𝟢𝟤𝟧島作纖維集𝟤nd.
══════════
▦ 時間
2025.04.18 — 𝟢𝟦.𝟤𝟢
4/18 12:00 — 18:30
4/19 10:30 — 18:30
4/20 10:30 — 18:30
▦ 地點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 西一西二西五館
▦ 預售票
單人一日票 | 雙人一日票 | 三日聯票
https://reurl.cc/padLql
▦ 現場也可購票入場
*Dida Cheese 因為店主突發狀況,無法出店,特此致歉。
#ICF島作
#島作纖維集
Post|Facebook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