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經歷與影響分享

slalah

2024-04-29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
喜歡讀在網站上島作各位創作者們寫出來的小故事?

每讀一次,總覺得又多了一點點認識,
和人的連接點就不僅僅是他們做出來的物品,
還多了一點因為這些文字所長出來的莫名熟悉感。

這次的給題,好多人說:「很難下筆。」

這一路,感觸很多,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吧!

這次的題目,關於創作路上的經歷與影響,
簡選數篇,與大家分享。

━━━━━━━━━━

啟動我製作陶屋的開關

16歲那年,我碰到人生最難的選擇題….
要選爸爸還是跟著媽媽?
跟著爸爸生活後,我們開始搬家,爸爸除了支付我和姐姐的學費外,
還要負擔龐大的租金開銷,沈重的壓力讓爸爸喘不過氣來,要漲房租時又開始到處搬家。

那時在台北市租一個三房兩廳的房子,爸爸說他一個人實在負擔不了。
商量後,搬到一個地方叫克難街。
那個地方小小暗暗的,只有兩間用木板隔出來的房和一個超小的客廳,
姐姐假日回家時,沒有可以睡覺的地方,或是睡沙發或是匆匆的回宿舍了。

那時我太憂鬱也得了鬼剃頭。
也許在那時,我已悄悄種下一顆「小屋」的籽子,我想要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的家。

_____黑兔兔

成為母親。

成為母親對於創作的轉變在於——當一天只剩下一個小時自己的時間,妳選擇做什麼?
有什麼是絕對不能被犧牲的?那就是創作了。

突然之間,過去能享受於其中的插畫或設計案,再也不能滿足自己。
從設計「對外」溝通的狀態,轉變到需要回到「內在」去探索並平衡自己。

成為母親,也讓我不斷地回顧自己的童年,召喚出兒時無所為而創造的自由和滿足,提醒自己在創作中所追求的純粹和自由。
跟著一個一直在學習狀態的小孩,我也再度成為這樣的小孩,對於學習新事物(媒材)感到興奮和期待。

_____里

當了幾年上班族後,我充滿忐忑的轉職進入完全陌生的陶藝領域。
在一家窯廠當了七年半的學徒,從我的師傅和學習夥伴那裡學到了很多。
在那我不僅學習技術,還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以及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如何製作器物。

陶器是一種綜合藝術,需要有人願意使用它、與之互動。
因為它不是一個人獨自完成的作品,所以我們需要接受使用者的想法,將其融入作品中。
也因此我似乎可以看見那些第一次拿起作品時美麗的笑容,並與人建立起連結。

這種喜悅成為了我創作的動力。

_____飯高幸作

作品改變的契機

2021年移居台東生活,在自然裡感知生活。
閉上眼睛,腦中自然浮現的海浪的波紋、山海天光的重疊起伏、植物枝葉的形狀色澤⋯
這些都成了創作的養份,交融於作品中。

三年來作品風格與內容持續的改變中,走向未知,開放的接納ㄧ切,自己也期待接下來的創作走向。

_____蔡麗鈴生活陶器

我十幾歲時曾住在法國。
那是我第一次從外部觀看自己的國家:日本和亞洲。
對歐洲人來說,東方的事物似乎非常神秘而迷人。
有很多比我更了解日本文化和文學的人,這讓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並且,我對於歐洲人對亞洲事物的詮釋感到非常有趣。
在那裡,東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而這對 yatra 目前的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將近二十歲時,我去了印度。
印度經歷了英國殖民時期的西化,而後又與印度本土文化的融合。
在那個地方,我開始想要製作自己的服裝。

_____yatra

不太確定在習陶過程中的哪個時間點,我突然開始將土視為一個主體並且試著與之相處。

在剛開始意識到時,我會嘗試著在心中和其對話,但結果相當失敗,完全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但隨著日複一日的操作著土,我才逐漸感受到陶土自身的表達,是以非語言的方式在製作時給予反饋。
因此可以說,我所製的器,不只是將想像中的器型實踐出來,更多是與陶土共同討論、決定的結果。

_____土語


閱讀更多創作者的故事
本次出店品牌介紹
https://reurl.cc/mM6oyA

━━━━━━━━━━

#島作三日預售票全面啟售
網址 https://reurl.cc/E4E7vA
❴ 單人單日250元 | 雙人單日450元❵

┏━━━━━━━━━━━━━┓

2024島作陶作集第三回
ɪsʟᴀɴᴅ ᴄʀᴀғᴛ ғᴀɪʀ
__日常的質地__

┗━━━━━━━━━━━━━┛

🅣🅘🅜🅔
⁞ 2024/4/19(五) 12:00-18:30
⁞ 2024/4/20(六) 10:30-18:30
⁞ 2024/4/21(日) 10:30-18:30
🅟🅛🅐🅒🅔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一棟-西二棟-西五棟


影像提供
黑兔兔 黑兔兔的散步生活屋
蔡麗鈴生活陶器 Work around the kitchen , me and my friends
陳姝里 / Chu-li Chen
飯高幸作 Kousha Ceramic Works
yatra
土語@tuyu_ceramics


#島作ICF
#2024陶作集

Post|Facebook 2024-04-10